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政务联播 > 意见征集 >
六十年代新疆数万边民外逃大撂荒,生产建设兵
驾中国边防路(不是自驾爱好者意义上的边境线)的梦想,亲眼看看曾经波谲云诡、壮怀激烈的每一寸边界,亲抵边境每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地,缅怀先烈,重温历史 。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计划,那就先做功课,按照从辽宁丹东到广西东兴的顺序,对陆地边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做个简单梳理,挂一漏万,敬请批评】
六十年代新疆数万边民外逃大撂荒,生产建设兵团紧急填补稳边固防
1962年4月,新疆西北地区大批拖儿带女的边民(大多为哈萨克族),并携带大量的牲畜,通过伊犁的霍尔果斯和塔城的巴克图为主的几个边境口岸,约6.7万边民在三千公里的中苏边境线上潮水般涌向苏联,伊犁、塔城、阿尔泰地区多县十室九空,这便是震惊中外的“伊塔事件”,也是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国际间边民外逃事件。
六十年代新疆数万边民外逃大撂荒,生产建设兵团紧急填补稳边固防
一、事件背景。1871年,沙俄出兵侵占整个伊犁,直至《伊犁条约》签署,伊犁复归中国后,俄国仍鼓动伊犁人民逃至俄境内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苏联因二战造成国内人口锐减,缺乏健壮的劳动力,继续在新疆动员侨民返苏。对于苏联的迁侨工作,中国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。解放初期,伊犁州境内约有苏侨6万多人,1954年以来,先后迁返回苏侨民6万余人,到1962年事件发生时,居然还有侨民3万余人。苏联侨民越遣越多的诡异,原来是苏联在新疆地区非法建立了几个发展苏侨的秘密组织。尤其是一些有双重国藉的苏藉干部如新疆军区副参谋长祖龙泰耶夫、马尔果夫少将等参与了整个事件的策划组织。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,中苏两党两国关系逐步恶化,中蒙、中苏边境形势骤紧,彼此的信任已经不复存在。“伊塔事件”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。
二、事件经过。随着中苏关系不断恶化,苏方非法煽惑边民外逃活动的行动更加肆无忌惮,苏联驻伊宁领事馆大肆发展侨民,甚至许多汉民也成为苏侨。与此同时还直接派遣特工人员秘密潜人新疆伊犁、塔城、阿勒泰等地区纠集联络其骨干,拉拢边民,组织外逃集团。苏方还设立了维吾尔语、哈萨克语广播电台,加紧进行反中宣传攻势,激化边民不满情绪,鼓动边民外逃。从1962年4月初开始,首先在塔城地区发生边民零星越境现象,持续数日后,非法越境势头急剧扩大。到4月15日,已发展为成群结队地携带大批牲畜、农具,驱赶着马车、牛车公开越境逃苏。
六十年代新疆数万边民外逃大撂荒,生产建设兵团紧急填补稳边固防
边民大规模外逃期间,苏联政府在伊犁、塔城等地中苏边界设立临时接待站。苏方甚至在塔城、裕民、霍城等地的3000里边境线一带,多处打开铁丝网,并用探照灯、信号弹、汽车灯或安排专人接应中国边民非法越境。祖龙泰耶夫、马尔果夫均在苏联境内组织接待并对进入苏联境内的边民集中训话。直到5月31日,在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下,苏方才封闭了伊犁、塔城部分地区的边境,成批外逃风潮遂告基本平息。
六十年代新疆数万边民外逃大撂荒,生产建设兵团紧急填补稳边固防
三、事件后续。6万多新疆边民到苏联后,都被分配到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。在新疆各边境地区中,塔城地区的逃离者最多,共外逃4万多人,带走牲畜22万头,导致40多万亩农田无人播种,许多公社、农场及其下辖的基层组织陷于解体。伊犁直属县、市也有1.6万多人越境,仅霍城县就达1.4万余人。大批农牧民逃离后,大量土地撂荒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即调遣了1.7万余名干部、职工奔赴当地维护社会治安,实行代耕、代牧、代管,并迅速在新疆伊犁、塔城、阿勒泰、哈密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境沿线建立了纵深10公里到30公里的边境团场带,对于稳定新疆、维护国家边防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,极大的改善了我国西北边防的战略态势。